大林寺桃花古诗?

一、大林寺桃花古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写的一首记游诗。

二、大林寺桃花古诗题意?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三、大林寺桃花古诗故事?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

咏柳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诗人别出心裁地将“二月春风”比喻为“剪刀”,再用拟人化的“裁出”动作,使视之无形的春风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一问一答,跳脱有致。

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采莲曲二首

《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查看更多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TA说参考资料

作品原文

大林寺桃花⑴

人间四月芳菲尽⑵,山寺桃花始盛开⑶。

长恨春归无觅处⑷,不知转入此中来⑸。[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花草美盛芬芳,泛指众花。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2]

白话译文

逐句

全译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2]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九日,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无实际公事可办,闲暇中结伴漫游庐山,写有《游大林寺序》一文以记其事:“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此诗为当时即景口吟的一首绝句。[2][3]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作了一番纪述和描写。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四、大林寺桃花古诗配画?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这首诗写的看似平淡自然,其实意境深邃,情趣盎然。

诗人登山时节是在大地春去,百花落尽时候。没有想到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桃花盛开,诗人眷恋喜爱的春光依旧在。

五、周敦颐大林寺桃花古诗诗意?

不是周敦颐,是白居易写的。

诗意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六、大林寺桃花古诗的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九日,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无实际公事可办,闲暇中结伴漫游庐山,写有《游大林寺序》一文以记其事:“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七、大林寺桃花古诗停顿划分?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长 恨/ 春 归/ 无 觅 处,

不 知/ 转 入/ 此 中 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八、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 

唐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意思: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九、大林寺桃花古诗诗意笔记?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以下是《大林寺桃花》的诗意笔记:

1. 自然美景:诗中描绘了大林寺的桃花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 人生感悟:诗中提到“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呼唤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3. 心灵净化:诗中提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净化和洗礼,呼唤人们保持心灵的清明和纯净。

4. 情感表达:诗中提到“桃花依旧笑春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呼唤人们珍惜爱情和友情。

总之,《大林寺桃花》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十、大林寺桃花古诗中描写桃花的诗句?

《大林寺桃花》诗中描写桃花的诗句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

作者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说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这是一个大惊喜!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怡人和欣喜。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不知春却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