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
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
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
二、春节习俗作文结尾?
大年初五那天,我和爸爸、还有他单位的叔叔阿姨去一个乡下的叔叔家过年。
我们开着车路过黄河桥,看见了宽阔的黄河,还有一片农田。我大叫一声:“草原到了”。车上的人都被我逗笑了,爸爸说:“傻孩子,那是一大片麦田。”开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我们先去县城买了许多炮,有长鞭、旗火、飞天炮等,我们把这些炮摆在桌子上,只等着天黑放。
结尾:吃过晚饭,我们开始放炮,炮声震的心慌,火花满天飞,十分漂亮,我们大家欢呼起来。我都不想回家了。
三、石林春节习俗作文?
先叙述石林的春节,再详细描写如何过春节。
四、樟树春节习俗作文?
樟树市春节(过年),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大年三十夜关大门要打爆竹,称为“关财门”。
农历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开大门(俗称开财门),放的爆竹越长越好,如果爆竹响得不利索,就会认为今年不顺遂。
早上吃完“财面”(有些地方叫‘长面’)去拜年,先给本家长辈拜年,再到左邻右舍互相拜年,握手作揖,恭喜问好,都要说“新年好”、“恭喜发财”、“添福添寿”、“事事如意”等一类吉祥话,并以烟、茶、果品、糕点相待。现多数人用手机发短信或发微信给亲朋好友相互拜年;
初二外甥到外婆母舅家拜年,
初三,也有的地方初四,姑丈到丈人家拜年,新姑丈(俗称生姑丈)到丈人家拜年,丈人家一定要让女婿喝醉才算尽礼,丈人本家也轮流请新姑丈喝酒。
初四后,亲友互相拜年、请酒,
初八晚上打爆竹、吃汤圆,拜年、吃请基本结束。
春节期间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有舞狮子、耍龙灯、打拳、唱戏等,但现很少见,取而代之的多是政府组织的文体活动如送戏、送电影下乡、体育比赛、全民健身运动等,深受欢迎,但赌博之风在春节期间仍较盛行。
五、北流的春节习俗作文?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四,清洁房边地;年廿五,扫房掸尘土;年廿六,洗鸡六;年廿七,里外洗归一;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脏物都搬走。”。 习惯上,大扫除大数多在年廿八,或选其它吉日进
2.
年卅晚,帖春联、门神、利市 1. 帖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六、梅州的春节习俗作文?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
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接财神
年三十临晨要接财神,每年有具体财神来的时辰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掌妹家”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初二是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路上人群熙来攘往很是热闹,妇女们手提鸡臂、糖果以及其它孝敬父母的物品,到娘家与父母兄弟姐妹欢聚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初十后享灯以及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七、方山的春节习俗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就是描写春节的,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诗的第一句讲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年的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来辞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的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放爆竹可以制造出喜庆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但现在因为环境问题有很多地区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们在娱乐的同时还是要遵守政府的规定哦。
爆竹声一停,家家户户就开始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几个人邀请到一起去给别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互相祝拜,这种拜年的方式称之为“团拜”。当然,我相信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你们最期待的肯定就是收压岁钱啦。“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外公一个、外婆一个。你们一个个肯定都满载而归,手中拿着好几个大红包。春节拜年时,晚辈必须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们。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古代有两种,第一是常见的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另一种以彩绳穿线编织为龙形,致于床脚。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就是用红包直接装的,简单方便美观。
我的春节每年放假后都要回老家山东,与爷爷奶奶一起共享团圆,这是我一年中最放松开心的日子,也是全家难得团圆的时刻
八、湖南娄底,春节习俗作文?
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
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
”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
”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九、春节习俗作文500字?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就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春节的每一天,人们都很高兴!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徐闻。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挂上灯笼,喜气洋洋。各种迎春活动层出不穷,最有趣的是“金狮夺彩”。大年初一,舞狮队开始向家家户户拜年。这时,人们会准备好红包,高高挂在屋檐或二楼的栏杆上,让狮子“抓颜色”。狮子拜年结束后,舞狮团的师兄们将轮流表演大高、长矛,然后用罗汉的方式搭成人梯子,为狮子“捉彩”。爬上梯子顶端,狮子先向在场的所有人磕头,然后跳起来用嘴抓住“彩头”。只要听到欢呼声,“菜头”一定是被狮子抓住了。花车是庆祝春节最热闹的活动。农历初十二,各镇将根据自己的特点制作自己独特的花车。花车的样式不同。有的装饰着硕果累累的丰收,有的是经济腾飞的高楼大厦,有的是花园里用鲜花装饰迎春的风景。彩车五颜六色,灯光闪烁,旗帜飘扬。每年,提到花车,人们都会打扮得很漂亮。他们从各个乡镇来到县城,从各个小巷奔向街头。游行的花车在欢笑和跳舞。这个是我们镇的,另一个是你们镇的。他们互相诉说,笑着,脸上洋溢着庆祝丰收的喜悦。这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充满吉祥、欢乐和希望的春节。它总是让我陶醉,兴奋和向往。
拓展资料
春节为农历新年,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拜年,口头上也叫年、庆年、拜年。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年初演变而来。
【参考文献】
来自头条百科
https://www.baike.com/wiki/春节/20018969?prd=home_search&search_id=48thi97lb8w3y8&view_id=4kaxgr93jdh5og
十、杨陵的春节习俗作文?
日子一迈进腊月,母亲就开始数着日子念叨。新春的第一丝年味儿就在母亲郑重其事,且颇具仪式感的洒扫除尘中弥散开来。
遇到晴好的天气,母亲手里的活计就开始稠密起来,但凡是能够拆洗见水的通通都要洗涤一遍,目之所及处抹布都要细细地擦洗上几道,平日里房前屋后鲜少触碰的犄角旮旯也得腾扫一番,那叫一个忙活。晾衣杆不够用,就在门前树上拉起晒绳,窗帘、被套、各色衣物在冬日暖阳下舒展摇曳,家家户户此起彼伏,颇有几分南方晒霉的景象。出嫁的女子除了忙活自家的,还不忘与娘家约定好除尘清扫的时间,到日子了早早回去帮衬着洗洗涮涮,尽份孝心。
“尘”与“陈”谐音,洒扫除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除去沉积一年的尘灰污垢,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从里到外生发出洁净与清明,从家居物件的表象到人内心的涤荡与独白,破旧立新,辞旧迎新,这是年赋予人们最纯朴的愿望和祈求。
待窗明几净,一切澄明舒朗之后,母亲的阵地就转移到了厨房。是时候该蒸年馍了,整笼整屉的馒头和各色包子,肉馅、蔬菜馅、豆沙馅、红糖馅琳琅满目。腊月二十三,小年到了,也是祭祀灶神的日子,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专门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善恶。在我的家乡铜川,乡人们祭灶除了焚香燃烛,供奉糕点、果品、清水外,必不可少的是一种烙制的坨坨馍,巴掌大小,面团中佐以芝麻和调味料,用梳齿细密地压出花纹,出锅后色泽金黄、酥香浓郁。母亲每年蒸年馍的时候都会烙上十余个,作为祭灶的主角,坨坨馍在晚上祭灶前是坚决不允许吃的,必须等灶王爷享用后才能食用,在这一点上不论谁家馋嘴的小孩都不曾破例。当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有些人家还专门会给灶膛里燃灶糖,给灶门抹胶牙糖,意在给点甜头,不让它开口言恶,浓浓的年趣之中浸透着乡人的诙谐与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