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牧的诗句?
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8、《秋夕》
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0、《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山行唐杜牧的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该诗诗意: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三、人们常用杜牧的诗句比喻人生?
人们常用霜叶红于二月花,比喻人生。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四、红豆西服的名字来自杜牧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五、黍离为何多次化用杜牧的诗句?
《诗经》者都沿袭《诗序》的观点,历代文人慨叹历史盛衰兴废,又多引用此诗成句或化用本诗诗意,约定俗成,“黍离” 一词遂积淀了亡国之痛这一特定的美学内涵。因此,我们不妨尊重人们这一审美经验,仍然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首凭吊故国的诗作。..
扬州慢原词: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更多的是家国之思,辛酸之泪。清代刘熙载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此句用于形容《扬州慢》,也颇为恰当。
《扬州慢》写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距金主完颜亮南侵已十五年。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经战火蹂躏的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感慨不已,因作此曲,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词声悲凉,确有“黍离”之悲。
扬州从来是个美丽的地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这是何等美好的景致。
《扬州慢》则给我们展示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扬州,“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多么凄凉的景色,多么萧瑟的氛围。这就是战后的扬州。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情景交融,“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把扬州的凄凉描写得淋漓尽致。战事虽已过去多年,但扬州昔日的繁华早已消尽了,留下的只有这青青荠麦,废池乔木。草木含悲,可以想见扬州人的痛心。这句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清人陈廷焯特别欣赏这段描写,他说“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白雨斋词话》卷二)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由所见转写所闻所感,气氛的渲染也愈加浓烈。日落黄昏,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渐"字是有意放慢了节奏的,使人能更充分地咀嚼其中的愁苦滋味。“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双耳所闻是清角悲吟,身体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双眼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就突出了“黍离”之悲。
六、杜牧的诗句感叹人生在老年时?
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诗,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常被用来比喻人生,其比喻含义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阅历的成熟,尽管精力与气力大不如前,但会变老练
七、语不惊人誓不休,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诗不是杜牧的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代宗上元二年)。杜甫(诗圣)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 ,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既然是聊为短述,绝不能出语平平。诗人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仇兆鳌评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 。”
八、杜牧的诗句形容年老一样有魅力?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九、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杜牧的诗句
杜牧《扬州》诗说:“街垂于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题扬州禅智寺》诗说:“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又《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提到秋天的枫叶自然会想到杜牧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