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亲情的名家散文?
1、《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孝心无价 》
《孝心无价 》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在文章开始举了两个关于“孝”的例子:一种是求学的苦孩子,一种是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
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
3、《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4、《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胡适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该文没有花哨的文字,没有华丽的比喻,语言简洁流畅,举重若轻,显示了白话文的美感与魅力。
胡适的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不纵容。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学会担当。有了过失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胡适的母亲没有直接灌输给胡适多少知识,但她重德垂范,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始终勉励儿子一心向学,鞭策儿子学有所成。该篇文章经改动后收进中国中学语文课文。
二、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谁?
1.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孔子 )。
2.有“亚圣”之称的( 孟子 )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秋水》中对话的两个神话人物是 ( 黄河伯和北海若 )。
4.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主要批判了其祖父在照壁上写家训“长宜子孙”四个字。
5.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6.《种树郭橐驼传》是具有寓言性质的 ( 传记作品 )。
7.《报刘一丈书》鞭笞的三个反面人物是 ( 干谒者、权者和门者 )。
8.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9.唐代诗人中被称为“小李社”的是 ( 李商隐和杜牧 )。
10.白居易的《杜陵叟》诗的副标题是“伤农夫之困也”。
11.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 归纳法 )
12.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 《庄子》
13.以现存九千三百多首诗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数量最为罕见的诗人是( 陆游 )
14.《选择与安排》一文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 ( 美学家 )
1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 元杂剧 )
16.“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格是 ( 夸张 )
17.“望洋兴叹”一语出自 《庄子》
1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 屡次 )
19.《国殇》选自 《九歌》
20.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稼轩词》
三、写故事可以算是散文吗?
写故事当然可以用散文来表达,写叙事散文,是很不错的选择。
严格来说散文与故事是有区别的。散文主要写真情实感,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有写景的,把景写美;有抒情的,就抒发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而故事一般虚构的比较多,为了烘托某种情感,会运用很多种写种手法。一般有“小故事,大道理”一说。
四、屠格涅夫的散文故事集有哪些?
屠格涅夫是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他的散文故事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作品:
1.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该作品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通过作者的每一次游历,采用见闻录的形式,描写了地主、磨坊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2. 《阿霞》:是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也是他的爱情小说中最动人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霞与骠骑兵军官加京之间的一段悲伤的爱情故事。
3. 《初恋》:是屠格涅夫的一部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 16 岁少年的初恋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爱情和青春的思考和感悟。
4. 《木木》:是屠格涅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聋哑农奴格拉西姆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农奴制的黑暗和残酷。
这些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屠格涅夫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
五、小说和散文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大家知道,小说是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化的形象感动读者的,戏剧是人物语言、行动和戏剧高潮、矛盾冲突吸引观众的。散文则不同,它是诗一般的意境的魅力去扣人心弦的。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具有诗情画意。或象春天的花朵一样瑰丽多姿,或象夏天的月夜一样恬淡清幽,或象秋天的果园一样丰满充实,或象冬天的雪地一样洁白纯净。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也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以及无奈的那种向美好生活的渴望!但亦有例外。小说是塑造典型人物的艺术作品,可以说,没有典型人物,就没有小说的生命。它需要渲染,需要艺术铺垫,需要大量的细节描写。而这些需要正是来源于作家对生活的全视角审视。所以,鲁迅、茅盾总是告诫青年作者要重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因为,我们只有面对最熟悉的生活场景,我们才能描摹的逼真,才能让广大的读者去相信那个故事的真实性。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
散文是一种心境。然而心境对于散文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散文需要的,是有境界的心态。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情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散文没有童话的纯洁无暇,让人充满幻想,也没有小说的丰富想象,让人感到离现实太远;更没有诗歌的瑰丽飞扬,让人感到心思缥缈。散文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的只是意境。好的散文,可以诗情画意,也可以朴素温情。散文的散,不是凌乱,不是散漫,而是既要用墨如泼,又要惜墨如金;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既要纵横驰骋,波浪起伏,又要委婉自然,妙若天成。苏东坡说过: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散文的写作就是要达到他说的这种境界。
小说的纯粹性是阅读者最重要的审美期待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光是小说,整个文学的纯粹性逾来逾成为整个世界对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核心。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要寓以真情,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种情当然是指真情,矫揉造作之情是难以感人肺腑的。真情从何而来,当然是从生活中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才能对客观事物有深切的感受。无论是小说抑或散文,他们的艺术效果,在于生活的力量,感情的力量。只有对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的感受深切,才能逐步积聚起深沉的感情,把感情化作一股心灵的清泉,汩汩而流,一直流向读者的心底,拨动读者的心弦。如果我们写小说也像讲故事这样去写,或许能够成篇,但绝对会失去小说的厚重感。所谓的厚重感,就是那些在作品中没有用语言描述出来的东西,它却是文学的命门。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们要于平凡中发现不寻常的东西,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要善于从一个新颖的表现角度,用别具文彩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从而做到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会笔下生花,写出意境隽永、耐人回味的小说或者散文。
六、散文与故事的区别?
散文和故事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和主题:散文通常是作者对生活、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主题比较广泛,可以是抒情、议论、叙事等多种类型。而故事则是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表达某种主题或寓意。
2. 结构和形式:散文的结构比较自由,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组相互关联的短文或随笔。散文的形式也比较灵活,可以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而故事则通常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情节发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形式上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
3. 语言风格:散文的语言风格比较优美、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而故事的语言则比较通俗易懂,注重情节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
4. 阅读体验:散文的阅读体验比较轻松、愉悦,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感悟。而故事的阅读体验则比较紧张、刺激,读者需要通过阅读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从中体会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总的来说,散文和故事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它们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