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一、古诗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古诗与端午节

古诗中传承的端午节文化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端午节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诗歌中常常出现的话题之一。古诗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佳作,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文字和深沉的内涵,将传统的端午文化传承了下来。

《端午行》:传世之作

《端午行》是古代文学巨匠屈原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也是关于端午节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将屈原对家乡楚国的深情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让人们对于传统端午节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端午行,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归路洞庭秋,落叶满长堤。 既云不重载,何惜乘远驰? 情断不能续,航怀痛于嗤。 路逢百花发,想入非吾意。 寄意草两心,所愿逢此时。

这首诗以屈原的离乡之苦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园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洞庭湖畔秋景以及路途中百花鲜艳的景象,表现出屈原内心中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古诗中的包粽风情

在古诗中,包粽子是端午节特有的传统活动之一。古人除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外,还将端午节与包粽子的习俗紧密相连,留下了许多反映包粽子风情的诗作。

杜甫的《端午斋戒》是一首描绘端午粽香扑鼻的诗歌,生动地刻画了包粽子的情景:

韭黄与芰荠,蒿韭既已食。 俨然肉中舌,细腻出红粉。 愿言复何益,拟却数金卮。 行庭时已集,拣语益爱日。 飘蓬何足言,酰豆方虚尊。 出门映紫盖,馀桃有轻困。 怅别以树荣,千寒脱华茂。 挥别非见赊,冀听弹铗曲。

这首诗以作者在端午节期间守斋戒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菜肴中的韭黄、芰荠以及包粽子的细腻过程,使读者仿佛能够嗅到粽子散发出的香气,感受到端午节的丰盛,也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向往和对节日的期待。

《夜泊渔舟瓜洲》:端午的诗意夜景

端午节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夜晚的景色更是让人陶醉。在古诗中,我们发现了一首以端午节夜泊渔舟为题材的佳作: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萧萧笛。 深沉一曲肝肠断,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首诗以南京瓜洲为背景,描绘了夜晚渔舟戏水的美景,通过富有音乐感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端午节夜晚的诗意与浪漫,并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中所述的黄鹤楼和明月楼,是瓜洲上两座脍炙人口的建筑,以此凸显了瓜洲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诗中的人物传说

除了景色的描绘,古诗中也有不少描写端午节人物传说的作品。其中,屈原与粽子的故事是最著名的一个。

百感交集之时,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总是传唱在古人的歌谣中:

故事始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极受楚怀王的宠爱。然而,由于其忠于国家和强烈的爱国情怀,遭到了宠臣秦鸣皋的陷害。秦鸣皋散布谣言,诬陷屈原叛国,使楚王产生了疑虑,终于放逐了屈原。

屈原郁郁寡欢,在徼外沉思了许久,最终选择投身于汨罗江。汨罗江的百姓心怀敬意,纷纷划船捞起,希望能够救屈原一命。因此,屈原遗体被捞上船时,船上的人纷纷投掷粽子到江中,以免鱼虾噎食屈原的尸体。

从此,人们纪念屈原的同时,也开始了包粽子、竞渡的传统习俗。

结语

古诗中流传的关于端午节的佳作,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传承了下来。无论是屈原的离乡怀念,还是包粽子的习俗,都被诗人们用文字描绘得生动而细腻。这些诗歌成为了古代文人笔下的珍珠,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

二、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5,《和端午》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7,《六幺令·天中节》 北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8,《满江红·端阳前作》作者不详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9,《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0,《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11,《已酉端午》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2,《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13,《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4,《五日》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5,《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16,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三、关于端午节月亮的古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   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   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四、关于府的端午节古诗?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五、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画?

端午节源自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食用粽子的习俗,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绘画作品。其中,屈原的《离骚》和《天问》等篇章,咏叹端午节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岳飞的《满江红·中秋月华》中赞美了江南水乡的端午风情;唐代画家吴镇、宋代画家王洽等人的作品,则以龙舟和粽子为主题,在传递端午节的欢乐气氛和民俗风情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底蕴。

六、关于端午节屈原的古诗?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代表作品是《离骚》和《天问》等。而与端午节相关的屈原诗歌则有以下几首:

1.《九歌·湘夫人》:“怅兮恬兮,而不知所以裴回兮。乘流兮,下溯逝兮,东逝而西顾。愿逝者,昨夜之烟水。逝将去兮,逝将去兮。”本诗中湘夫人是屈原的一个虚构人物,诗中描写了端午节时她流连于湘江之滨,感慨时光易逝,寄托了屈原自己的爱国情怀。

2.《离骚》:“汨余苍苍,兮伊下达。有饮御泉,维受其嘏。汨余苍苍,兮伊下波。有饮御湖,维受其波。”本诗中也有端午节的影子,描写了屈原在流放途中来到的一个地方,为当地百姓祭祀,即便在他流离失所的时候,他也能感受到乡土的温暖和人民的淳朴,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3.《天问》:“夫言四时者,春秋冬夏也。东西南北四方者,曰远曰近也。日月星辰者,曰迟曰疾也。行变星辰者,曰早曰晏也。命曰自旦至暮,曰短曰长也。雷电风雨,曰治曰乱也。三年之丧,曰深曰浅也。一人之心,曰善曰恶也。端午之节,曰危曰安也。”这首诗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端午节,但是从诗中对于时间、方位、天象的描写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掌握和感悟,以及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

七、关于屈原端午节古诗?

①《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译文: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②《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③《端午》【唐】杜甫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的是楚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八、关于端午节爱情古诗?

以下是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爱情古诗:

1、《离骚》——屈原

“乘龙之舟兮,载美人以游。”

2、《长恨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清平乐·端午》——辛弃疾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4、《浣溪沙·端午》——李清照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落尽子规啼。”

5、《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九、关于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龙舟竞渡和食用粽子的习俗。许多古代诗人都曾用自己的笔触描绘过端午节的景象,以下是一些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和古诗:

1. 百花齐放香径长,五月端阳观草堂。——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2. 香车载酒过南浦,重帏深下莫愁堤。——唐代杜牧《赤壁怀古》

3. 端午荷香满江村,绿水青山带笑眸。——宋代王安石《端午》

4. 竞渡沙场,几度夕阳红。——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粽叶菖蒲池上风,正是河豚欲上时。——明代杨慎《临江仙·滁州西涧》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浓郁民俗文化气息的节日,这些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和古诗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风情和特色。

十、关于端午节4句的古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