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古诗赏析

一、优美古诗赏析

优美古诗赏析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融汇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今天来欣赏几首优美的古诗,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为主题。作者通过描述雄伟的山河和壮观的建筑,寄托了人们追求进步和超越的精神。诗歌的结构简洁优美,给人以宽广和壮观的感觉。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古诗之一,由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创作。诗歌以简洁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愁绪。诗中的明月象征着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巨匠杜甫的作品,以壮丽的自然景观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愁思。通过对风、山、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和无奈。诗歌的语言优美凝练,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清明》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唐代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为主题。诗人通过对雨、路、行人以及村庄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歌中的景物交融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赏析优美的古诗,我们可以领略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情的感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无论是在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古诗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多读、多品味古诗,感受其中的艺术之美,让古诗成为我们心灵的一片净土。

二、野色古诗赏析?

《野色》

  宋/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 登高醉始回。

《野色》赏析

  司马光之父司马池有《行色》诗:“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见渡头。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首句由于能状难写之景,深得时人赞赏。范仲淹此诗首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行色》从行人角度写野色,因此突出一个“愁”字;范仲淹诗从赏春角度写野色,重在“妙”字。所谓“野色”就是原野景色,本当只是一种泛指,但范仲淹驰骋健笔,就是要将它描绘出来。“非烟亦非雾”,这是描绘它的形质;“幂幂映楼台”,这是写它的姿态。“白鸟忽点破”,反衬野色之浓;“残阳还照开”暗显野色在流动。“肯随芳草歇”,写野色淡去;“疑逐远帆来”,写野色卷土重来。写到这里,诗人的确将野色奉献在读者面前,他真的为我们“画”出了野色!原来诗人笔下的野色就是春天原野上最动人的春潮:它时而流动不居,时而微步凌波,时而缠绵悱恻,时而随风而去。似烟雾,似雨露,似朝霞,似暮霭……实际上它就是春天原野上的春气!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野色应当就是原野的颜色,以绿为主,杂色散落其间。但是这样写春色就落入窠臼了。诗人抓住春气,就是捕捉到了野色的精灵。

  尾联从写景中跳开,不写野色,实际上在更高层次写野色。“山公”是晋人山简,常醉酒而归。这里范仲淹借写山简来写自己,正如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范仲淹是醉于酒还是醉于春色,抑或别有所指?读者可以揣摩。

  这首诗也很讲究炼字。“白鸟忽点破”中“破”字精彩,白鸟的如飞箭,穿透夜色,构成动态之美;“残阳还照开”又给夜色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其中“开”字点化出境界,又和“破”字呼应,突出夜色变幻之美。其它如“歇”字、“逐”字也都见作者锤炼功夫。

三、夏夜古诗赏析?

描写夏夜的古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四、仲夏古诗赏析?

仲夏诗赏析

一君木子

仲夏

(唐)樊珣

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

盧橘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韵译

在夏季第二个月仲夏的江南,

时常骤雨如瀑布挂在了天川。

卢桔象金弹在桔树枝头高挂,

甘蕉叶花长的象娇美的白莲。

注释

仲夏:指夏季的第二月,天气十分炎热。

卢橘:卢橘又名枇杷,是蔷薇科枇杷属植物。

甘蕉:香蕉的一种,株大一围余,叶长七、八尺。

五、思乡古诗赏析?

静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六、初冬古诗赏析?

《初冬》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原文如下: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

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父吟》。

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创作背景:【鹤注】此广德二年冬在幕府时作。

赏析:此暂归草堂而作也。首联双提。三四承次句,言归溪冬景。五六承首句,言在幕情事。末句出处二字,总绾。【黄注】白首老人,戎衣趋府,写出堪发人笑,亦见自惭之意。渔猎亦常事,拈急字、高字,便有意致。干戈未息,是年十月,武攻吐蕃盐川城。遂何心,出处两未遂也。

七、暮春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春天景象。从“暮春”这个词开始,就给人以“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的感觉。

诗的前两句通过“烟景”和“花深”形容出浓郁的春日气息,并以“重城”和“行人”为背景,表现出都市中的繁华和喧嚣。

八、远山古诗赏析?

  远山 赏析  

 诗作在画面上呈现了一抹碧澈的秋水,几缕橙红的晚霞。整个画面色彩明丽,动静交织,展现了一种澄澈悠然的意境。这首诗的主题是以一种隐隐约约,轻轻点染的手法表现了层次美。诗中观察景物细微,语言自然天成,这些都能看出作者的独创之处。

原文

  远山      

秋水一抹碧,残霞几缕红。

水云霞尽处,隐隐两三峰。    

九、旅馆古诗赏析?

除夜作

高适〔唐代〕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

  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十、山水古诗赏析?

例如这首王维的《鹿柴》就是一首著名的山水古诗,原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人语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这首诗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