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话对联古诗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而,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沟通和表达的局限性。这时,情话、对联和古诗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回归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情话的魅力
情话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常常用于表达爱意、赞美和感激之情。在古代,情话常常被用来写在情书或者纸条上,传达给心爱的人。如今,情话不仅仅限于纸质载体,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发送。不论形式如何变化,情话的魅力依旧不减。
情话往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它们能够揭示出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传达爱意和温暖。对于恋人之间,情话更是增进感情、加深互动的强大工具。无论是在约会中,还是在平日里的交流中,运用恰到好处的情话,都能够让爱情之花更加鲜艳盛开。
对联的艺术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通常由两句对称的诗句组成。对联既能展示出作者的才情和智慧,也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作为一种由文字构成的艺术形式,对联注重节奏和平衡感。使用对仗、押韵和平仄的技巧,对联能够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对联的艺术在于它能够用简练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涵,以及在显现对称美的同时,传递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古诗的传承
古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它承载着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从《诗经》到唐宋诗词,古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诗常常是由精心选择的词语组成,通过虚实结合、意象描写和音韵的运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它们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它们的文学价值,更因为它们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独特表达。
现代人也能够通过欣赏和学习古诗,获取情感上的满足。无论是在写作、创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引用古诗,都能够为我们带来启迪和灵感。
传统艺术的当代意义
尽管我们生活在科技进步的时代,但传统艺术的存在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记载和传承,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传统艺术的回归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与现代社交媒体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并带来有别于常规的思考和感受。
情话、对联和古诗等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给人们在情感和心灵上带来了一种新的触动。在追求快节奏生活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停下脚步,感受传统艺术带来的美感和滋养。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表达和理解情感,愈发珍视和呵护我们的人生。
二、中秋对联古诗大全
中秋对联古诗大全
古人对中秋的热爱可见一斑,无论是在书法、绘画还是诗词创作中,中秋的主题都得到了广泛的表现。中秋对联古诗更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家园、亲人团聚以及美好未来的美好祝福。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中秋对联古诗:
- 明月送人间,中秋寄思念。
- 桂香扑夜风,共赏中秋明。
- 喜见圆月时,家园倍温馨。
- 幸福情连心,佳节倍团圆。
中秋对联古诗的韵律之美
中秋对联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律之美,成为了古人表达自己情感的工具。古代文人墨客们在对联古诗中,通过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让诗句更加鲜活生动。
平仄是指诗句中的音节是否平均。平仄的使用能够赋予诗句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整个对联更加和谐、流畅。
一些经典中秋对联古诗中,平仄的运用十分巧妙:
- 明月送人间(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 桂香扑夜风(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 喜见圆月时(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 幸福情连心(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押韵是指诗句中的音节是否相同。押韵的使用能够增强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整个对联更具韵味。
一些中秋对联古诗运用了押韵的特点:
- 明月送人间,中秋寄思念。
- 桂香扑夜风,共赏中秋明。
- 喜见圆月时,家园倍温馨。
- 幸福情连心,佳节倍团圆。
中秋对联古诗的寓意与祝福
中秋对联古诗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寓意与祝福。在这些古诗中,人们对家园、亲人团聚以及美好未来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古人崇尚家族的团结和和睦,许多对联古诗也是以家园团圆为主题:
- 明月送人间,中秋寄思念。
- 幸福情连心,佳节倍团圆。
古人对祖国家园的热爱也常常出现在中秋对联古诗之中:
- 桂香扑夜风,共赏中秋明。
中秋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 喜见圆月时,家园倍温馨。
中秋对联古诗的创作和传承
古代文人墨客们不仅在创作中秋对联古诗时运用了韵律之美和表达了丰富的寓意与祝福,同时也将古诗传承至今。
中秋对联古诗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不仅仅代表了古人的思想、情感,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如今,人们依然继续创作中秋对联古诗,并将其传承下去。每逢中秋佳节,各地举办的诗词活动中,中秋对联古诗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秋对联古诗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更是对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致敬。
总之,中秋对联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律之美、丰富的寓意与祝福,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们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中秋对联古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七字对联古诗?
答:七字对联古诗如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四、9字对联古诗?
答:9字对联古诗如下:
1、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2、白雪映红梅春回大地,凯歌偕丽日福满人间。
3、宝筴叶仙椿亿龄延祉,泰阶昭景曜九服均禧。
五、中秋对联古诗8首?
中秋节的`诗句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节的对联
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
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仙偶幸逢,明月妆成银世界;
灵胥未泯,涛声逐白马齐来。
辉映终宵,明月妆成银世界;
香波满斗,瑞烟笼罩碧琉璃。
佳节倍思亲,盼望和谈成一统;
明月争送辉,实现合作共升平
六、对联古诗七言大全
对联古诗七言大全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一种以对偶的方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艺术形式。古代的对联往往用七言绝句或者七言律诗形式呈现。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对联古诗七言,让我们一起欣赏和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
1.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已是悬崖转石路,让人无限惆怅。
3.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鼓掌
公刘奎,明月称我儿郎,人间瑰宝活神仙。 当场一树梅花鼓,万人齐醉倒金天。
5. 自古逢秋悲寂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 春夜喜雨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以上是对联古诗七言大全的精选篇章,每一首对联古诗都独具一格,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表达对人生、自然之美的思考,还是抒发社会疾苦和文人情怀,对联古诗都以其简练而富有内涵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希望上述对联古诗七言大全能够为您带来阅读的乐趣和心灵的触动。欢迎大家品味其中的文化韵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七、谐音的歇后语对联古诗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文语言的一种独特形式——谐音的歇后语、对联和古诗。作为中文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形式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还表达了智慧和幽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谐音的歇后语。歇后语是一种能够通过谐音或者暗示达到幽默效果的短句。这种表达方式通过巧妙地运用音韵相同或近似的词语,引发听者的联想和思考。例如,我们常听到的“弄璋之喜”就是一个谐音的歇后语。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装作很高兴的样子,但实际上是有所图谋。它利用了“弄璋”和“弄张”之间的谐音效果,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幽默和趣味。
除了谐音的歇后语,对联也是中文语言中另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对联是由两个互为呼应的句子组成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要求两个句子在意义上相对补充或对立,同时在词语的选择上要求相对平衡。一般来说,对联的前一句叫“上联”,后一句叫“下联”。
对联以其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推崇。它是一种既有深意又能展示诗意和才华的形式。例如,我们熟知的“却报东风路几秋”就是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它通过“报路几秋”和“却报东风”之间的意境对立,赋予了句子深刻的诗意和哲理。这种对联不仅在结构上和意义上互相呼应,还在字音上形成了和谐的音韵效果。
最后,我们来说说古诗。
相对于谐音的歇后语和对联,古诗是中文语言中最古老、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古诗以其高度的艺术性和传统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它通过有规律的韵律和大量象征性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思想。
古诗有着严格的格律和词牌要求,这使得它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和独特。古诗可以表达情感、描绘景物、抒发哲理和表达对事物的思索。它通过简练而精确的语言表达,使人们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深深的韵律之美。
古诗中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我们熟知的《静夜思》就是一首不朽的古诗。它以其简洁、清新的词句,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美丽月夜的凝思和感慨。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精确的表达,这首古诗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和联想。
总的来说,谐音的歇后语、对联和古诗是中文语言中独特的表达形式。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人们的智慧、幽默和艺术才华。无论是欢笑还是思考,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乐趣和震撼。作为中文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形式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八、借物喻人的对联古诗?
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咏蝉》(唐)李商隐
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罗隐
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蝉》虞世南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咏松》陈毅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有关春节的习俗,对联,古诗句?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对联: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十、关于湖水的优美的对联古诗?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释义: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宋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唐 · 刘禹锡《望洞庭》
释义: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4、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 唐 · 郑谷《鹧鸪》
释义: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宋 · 林升《题临安邸》
释义: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形容水美的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月光如水水如天。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月光如水水如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河水清且涟漪
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
不尽长江滚滚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