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有关战争古诗的导语?

一、诵读有关战争古诗的导语?

导语: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二、与战争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唐代: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三、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四言律诗?

  击鼓   朝代:先秦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赏析: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四、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代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与战争有关的小说:

《战争领主》,作者是辰燃。

《末世特种兵》,作者是幻境城主。

《星战文明》,作者是李雪夜。

《末日边缘》,作者是辰燃。

《末日最强召唤》,作者是流逝的霜降。

五、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

杜甫的一首诗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子的诗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对家人来说抵得上万金!

六、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8年级上册?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七、战争古诗的背景?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背景: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情感:作者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是: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的表现.

八、战争最短的古诗?

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凉州词》

  唐·王翰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7、《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8、《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九、王权战争的古诗?

千盘磴道入云中,秦塞严关此最雄。

捍水南来常带怒,武乡北度竟无功。

松根尚閟前朝雪,石洞时穿隔岭风。

叹息宋人轻弃险,赵兴原上韔交弓。

十、描写战争的古诗?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0、《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3、《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4、《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5、《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