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之月古诗欣赏?
答:冬之月古诗欣赏如下: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绯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二、冬至留滞舒州古诗欣赏?
古诗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与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地”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和原由。
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形成被延误的情景。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处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三、咏白鹭和白鹭图的古诗欣赏?
《咏白鹭》是一首歌咏白鹭的诗,是宋末元初人陈普五岁时的作品。诗句简洁如画,形象生动。当我正在这边坐着的时候,却发现你们正在不远的地方休息。抬头看看天上没有云彩呀,为什么会落下这点点的雪花般的白鹭。
《白鹭图》这首诗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这首诗抒发了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作品鉴赏"雪衣公子"指"白鹭"。整首诗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 。 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作者托物言志,通过描写白鹭的孤独、高洁的情操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单寂寞以及不被人理解的情感。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四、虞美人花古诗欣赏
虞美人花是古代文人墨客们钟爱的画卷中的明珠。其婀娜多姿的花姿和鲜嫩妍丽的花朵常常被吟诵在古诗之中,成为了诗人们倾吐情感的载体。让我们一起欣赏几首关于虞美人花的经典古诗,感受古人们对于花的颂扬之情。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诗出自唐代李商隐之手,以其豪放的词句和意境深远的写作风格而闻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古人对于爱情和思念的情感投射于美丽的虞美人花。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湖广春行无定处,草木萋萋与松竞。
自缘坦荡知天地,不疑雾霭看山程。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作不仅表现出丰富的感情,也透露着对大自然的感悟。这首《登飞来峰》通过对登山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对山川景观饱含的壮志豪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人情思绪。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岁月更迭、人事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文坛巨擘,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苏轼的诗多以豪放、潇洒独特而著称,《定风波》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嗟乎!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又是秋夜将晓。杜牧的诗作常常以写景抒怀见长,其中以对一些传统节日和风俗的描绘尤为准确生动。
杨万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草色烟光残照里,白苹洲兮鹭如翠。
千里江陵一瞻念,如何让人愁断肠。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背景,以婉约、淡泊的情怀,以陶冶性情、悟人生的哲理见长。受道家哲学的影响,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幽怀。
诗歌是一种最贴切的表达情感、抒发意境的方式。古代文人以花为媒介,通过对虞美人花的赞美和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虞美人花作为古代文人心中的明珠,不仅因其美丽的花姿得到广泛赞誉,更因其柔美、幽雅的花香而被古代文人所钟爱。在古诗中,虞美人花常常作为意象的载体,成为诗人们表达自我的窗口。
古代文人墨客们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将花卉的形态和色彩融入到他们诗歌的构思之中。他们将诗意与花卉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世界。虞美人花的美丽形象和悠扬吟咏的意境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表达。这些诗作充分展现了虞美人花的灵动和娇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花草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从李商隐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虞美人花那婀娜多姿的风姿。王安石的诗歌则将虞美人花与山川相结合,展现出一种雄浑大气的意境。白居易和苏轼的诗中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而杜牧和杨万里的诗作则更倾向于以婉约淡泊的情感,通过对虞美人花的描述,抒发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深切感悟。
虞美人花,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古代文人心中永恒的主题。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千年,但是这些经典之作中对美好和爱的追求的诗句仍然让人为之动容。通过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忱和充实。虞美人花是这些古代文人们写作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们心灵的寄托。
五、如何利用ppt制作古诗欣赏演示动画?
1、启动PowerPoint2013,切换到“插入”选项卡选择“形状”组中的“圆角矩形”,插入到页面中。
2、画出圆角矩形之后,在“格式”选项卡下,调整矩形的填充颜色,为了村托文字,这里不建议大家填充较深的颜色。
3、再画出标题框,右击页面空白处,右键菜单中选择设置背景格式。
4、弹出“设置背景格式”窗格,勾选“图片或纹理填充”,选择填充背景。
5、然后右击标题框,编辑文字,输入诗歌的题目并改变字型、字号、颜色等等。
6、切换到“插入”选项卡,选择“文本”组中的“文本框”,作者名称用横排文本框插入,诗句用垂直文本框插入。
7、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因为我们插入的是垂直文本框,这样就不需要在改变文字方向,简单许多。
8、给每个垂直文本框添加动画效果,这样在幻灯片播放的时候更加生动有趣。
9、大家还可以插入音频文件,营造一个气氛,让学生更好的领略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
10、OK,我们的动画到此已经全部完成
六、古诗欣赏一般分哪几个步骤?
限于水平,只能简答供你参考:
1、要看这首诗创作的年代、背景,了解诗作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要理解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境,把握诗作的艺术形象;
3、欣赏语言美、文字美,以及运用夸张、对比、拟人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七、敕勒歌和登鹳雀楼古诗欣赏?
敕勒歌
乐府诗集 〔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八、《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欣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代: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yíng)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欲:想,想要。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才始:方才。
九、关于欣赏画的古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十、古诗《梅花》的欣赏与解析?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里有几枝梅花 迎着寒风独自开放 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为有花香飘过来 注释 .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